
船舶与海洋工程特种装备和动力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一、 组建背景与思路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精神🤦♂️,遵循国家发改委关于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的优化整合要求◽️,围绕船舶与海洋工程特种装备和动力系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应用📠,在上海市发改委和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的指导下👩🔧,组建“船舶与海洋工程特种装备和动力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并于2021年12月20日获国家发改委批复。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重点工程实施为目标,强化顶层设计⛪️,坚持系统布局🙂,联合船舶与海洋工程特种装备和动力系统技术领域骨干企事业单位构建包含技术研发📬😵、产品研制、试验验证、成果转化⇨😱、产业推广🤷🏽♀️、检测服务、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等工作在内的产业技术服务链👨👩👦,为实现船舶与海工装备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 组织框架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单位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共建单位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天美招商,合作单位包括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第七一二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柴油机有限公司☺️、重庆船舶工业有限公司、沪东重机有限公司🦁、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山西汾西重工有限公司💂🏻♂️,及中国船级社上海规范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等11家企事业单位。
团队500余人,其中包括享受国家专项津贴的高级专家10余人,研究员和教授110人👩🏻🦽➡️,博士51人。
技术委员会包括了曾恒一院士、金东寒院士、严新平院士、黄震院士等15位行业专家。
拥有第三方试验检测资质证书30余项:包括CNAS、CMA、DNV、USCG、CCS及IEEX防爆资质等🤼♂️。
占地面积56000余平方米💌,拥有大型仪器设备2700台套,资产价值约3.26亿元⛓。
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及其他相关奖项🌛。
三、 运行模式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非法人实体模式运行模式,实行“二会一主任”制。运作管理由理事会、技术委员会和主任联席会负责⇢🤳。
四🧗🏿、 使命目标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将瞄准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发展重点,以“技术创新、服务市场”为核心;以“推动我国船海装备核心技术突破,促进技术产业深度融合”为宗旨;以“提升船海装备技术研发及试验验证能力,强化标准规范制定”为己任;聚焦船海特种装备及动力系统的低碳👮♂️、智能👨🏻🦰、绿色技术创新🥲;赋能传统船海装备换代升级,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
五👰🏼♀️🫴🏽、 中心定位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拥有1个高技术船海装备创新研发中心、11个研发部及15个检测试验室,是国内实力最雄厚、覆盖面最广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将围绕船海特种装备和动力系统研发技术、试验验证、标准制定开展工作🌖,做好船海产业发展的“四器”
——聚焦船海特种装备和动力系统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发展🎡,加大技术攻关和创新,做好船海特种装备和动力系统技术发展的牵引器❤️;
——聚焦船海特种装备和动力系统市场及产业发展需求,加大成果转化和产品创新,做好船海特种装备和动力系统产品提升的驱动器👨🏽🎨;
——聚焦船海特种装备和动力系统技术应用推广与服务🧙🏿♂️,加大产业链上下游的研究单位、生产企业🤡👱🏻、测试机构的联合协作,做好船海特种装备和动力系统产🥔、学、研、测的连接器;
——聚焦船海特种装备和动力系统人才培养工作🐓,加大多种渠道引进人才、多种方式培养人才🥮,做好船海特种装备和动力系统高端人才的孵化器♒️。